著名女画家曾迎春当选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主席
2018-08-15 15:18 作者:中国书画家联谊会  浏览:次 
】 【繁体

  2018年8月11日,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其中议程之一,对增补著名画家曾迎春女士担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第五届副主席进行表决。
 
  与会常务理事一致认为,在中国文联的正确领导下,近几年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各方面建设发展较快。其中德艺双馨的中青年女书画家申请入会增加明显,需从领导层面加强相应工作力度。经推荐,并经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人事部较长时间考察,认为曾迎春女士德艺双馨,为人厚道,办事认真,艺术风格鲜明,组织能力强,符合任职条件。经表决,一致通过曾迎春女士担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第五届副主席。
 
  曾迎春,女,出生于黑龙江,祖籍山东临朐qú。当今画坛卓有成就的女画家。曾进修并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获黑龙江省优秀艺术群体带头人奖和省“拨尖人才”称号。现为黑龙江美术创作研究院专业创作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黑龙江省美协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同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常务理事。
 
  曾迎春的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千余幅作品在《今日中国美术》、《中国书画名家集粹》等国内外报刊发表,曾在陕西、黑龙江、山东、洛阳、兰州、刚果、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等美术馆、展览馆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有获奖。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艺术馆、陈列馆、收藏家及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收藏。其作品在《美术》、《今日中国美术》、《中国书画名家集粹》、《荣宝斋》、《画廊》、《收藏》、《美术观察》、《中国书画报》、《国画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世界美术家》等及中央、黑龙江、上海等电视台、电台均对曾迎春的艺术有专题、专题片报道。出版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画库·曾迎春》、《曾迎春画集》、《名家名画·曾迎春彩墨无声的诗》等画集多部,传略收入《世界名人录》。
 
 
  曾迎春女士在同道们的掌声中发表了感言,她说:非常感谢各位常务理事老师们的信任。我早就知道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是一个正气十足的国家级社团,有一个团结和谐、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社会公益活动搞得好,艺术、学术水平很高,名家名流云集,在学术观点、理论指导、评判标准及评判机制等方面都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尤其自创会开始就积极探索、推行了“行业自律”管理机制的试行,以变革性的机制创新,推动了中国书画行业自律、书画艺术市场准入及其书画流通领域各方权益保护的规范化进程,为推动中国书画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发挥了启示性作用,得到了广大书画家及其爱好者的热烈拥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社会上享有广泛、良好的口碑。因此,我非常乐意加入到我们这个集体里来,多向老师们请教、学习。在今后工作中,如有做的不够的地方,希望老师们及时批评指正。再次谢谢大家!
 
 
  黑龙江深沉悠远的厚土文化,质朴平实的风俗人情,在曾迎春的人生经历中和艺术道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所以,她的作品中时常浮现出对黑土文化的深切感受和对生命意义的不倦思考。她的作品折射出她在生活中所获得的丰厚营养。其作品多取材于朴实的生活场景,而这些场景中会自然地流露出她在北大荒、黑土地生活的痕迹。她常常从这些普通的场景中挖掘出深刻的题材,作品多以平中见奇,小中见大,常常折射出她丰富的生活体验、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致的思考。她的花鸟作品以铺底形式来营造意境。大角度营造了一个可以让人联想的基本环境,而小角度则制造了环境的归属核心。在笔墨运用上,既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又借鉴了西方绘画的某些表现形式,其深刻的洞察力、高度的概括力和非凡的艺术激情,其博观约取、举重若轻的风骨情怀,每一幅画都讲求情景交融,缠绵悱fěi恻cè中有伤逝的惆怅与感怀,每一幅画都是一种哲学式的发现,每一幅画都是一首无言的诗,为此,它吸引了无数的鉴赏者、爱好者和收藏者。
 
 
  那年秋天,到辽南采风,长风相伴,还有眼前飘零的寒叶,不时地掠过脸颊,坠于行走的村户道中。举目张望,在农家的院里,簇簇墨绿色的花枝在寒风中摇曳,擎着胭脂般的花朵致意着到来的客人,远远地看去,在艺术家眼里能入画,很美。毅然走近,院门紧锁,撩目的诱惑挑逗着神经,一种激动便翻墙而入,却发现它的叶及花斜歪着,成组般低垂着,如深睡的美人,但依然那般地妖冶,知道那是霜后的杰作,将美丽促成了梦想,把现实变成了期待。“这一整天我就想着这个场景,铭心的印象让我义无反顾地琢磨着怎么把这种感受用画面表现出来。晚上,我躺在农家炕上久久不得入眠,思索着,思索着——色彩、构图、布局,还有那缺憾的娇丽。”
 
  曾迎春激动的眼神凝视着远方,话语顿了顿,神情些许沮伤。我知道,那是她的心灵受到了触及,情感也就如水狂泄。她轻轻的、不由自主地摇摇头,有意识的让心理平为正常,爽爽地说:“画图仍在构思中,灵感却迸出四句诗来:
 
一搂墨绿托脂胭,风擎日吻月不眠。
静待晓露重出浴,霜打五更梦红颜。
 
  为什么这样去阐述它?因为花是被霜打了的,为什么它低垂着头?被霜打了以后马上就要枯萎了,这是它在枯萎之前的一个状态,为什么这么感动我?我觉得就是因为它在枯萎之前的那种转眼即逝的美好瞬间,就像一个女人,风韵犹存。”她阐述着自己的感悟,眼眶有些湿润,她依然向我们娓娓讲述她的创作心路。“风擎日吻月不眠,”那么美艳的花,风擎着它,太阳吻着它,月亮为它而不眠,便“静待晓露重出浴,”默默地等待着早上的露水,希望重新被洗浴,一如贵妃出浴。然而,五更的寒冷,以霜的形式将美好变成了“霜打五更梦红颜。”那样般的梦想,在一瞬间没了,因为霜。它改变了一切美好和向往,唯独成就了“梦红颜”。
 
曾迎春-作品-1:《梦红颜》
 
  五更霜枯萎了往日的娇艳。可见画家将作品融入了太多的情感而让人长思万千。《梦红颜》是诗,是画,是一位拟人后的婷婷玉女,盖因画家赋予了它的一种精神、一种灵魂。“我的每一幅画,都是用心画就的,用我的感受去体会它、表现它,希望它有思想、有内涵,不仅仅是雅俗共赏,也不仅仅是吉祥如意,我用灵魂赋予了画中的思想,使它能感动人,去触动人心最柔弱的那一束神经,这就是我的追求和对完美的诠释。”画家曾迎春软软的话语里,清晰地述说着画中的寓意,以及这种寓意带给人们内心中的正义感,最大程度地赞美人性的美好,以千般柔肠的善良讲解着怜惜的新的定义!
 
曾迎春-作品-2:《门外谁来问落花》
 
  “这是我在生活中见到过的一种场景,我把不同时空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想表达什么?门被锁着,上边有一些斑驳的对联,对联上有文字,那些文字肯定是表达了主人的那种心境,虽然文字那么的幼稚,但内涵值得你去细细的品味,那一定是代表了它主人的意愿,或者是一种向往,一种祈愿。门锁着,一只小狗静静的等待着它的主人归来。”在采访现场,画家曾迎春女士的一双杏目微微上挑,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时扬时垂,情含默默,似有寄托——
 
曾迎春-作品-3:《网》
 
  有人问她,这幅画为什么没有文字的题目呢?她绵绵地对说:“我觉得我没有合适的文字、语言阐述我的这幅画里的内涵与哲理,那就不如让观众自己去感悟。”对于“网”的理解,一方面,做事做人心中要有底线,就像一张铺开的网,在人性、道德等方面我们必须敬畏,这个“度”不能逾越,更不能触及,一旦“多行不义”,最终必将“网毙”,即便是曾经功劳过的蜜蜂也不例外;另一方面,画面的语言告诉我们,“玫瑰花代表着美好,那网呢?网上既有蜜蜂,又有苍蝇。苍蝇被网住了,大家都觉着理所当然,但上边还网了蜜蜂呢,蜜蜂是给人们创造甜蜜的,它也被网住了。我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无奈,人生的无奈。人生不是处处都公平的,但我们要争取,在不公平当中去期望、去等待、去追求,甚至于去抗争,即使网破。这幅画我力争想告诉人们的是一种思索,一种警示,是对生活中的一种感悟吧。”柔柔细语中,蕴藏着坚强,画中表达的生活如网中的“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善良的付出在这里并不能得到如意的结果,回报的方式在这里并不能享受区别中的待遇,留下的缺憾与惋惜让人心痛,一如画中的玫瑰,欲哭于无言,又酷似寒风中的一缕,无奈的任其飘洒,飘洒,在那看不到的远山尽头!
 
曾迎春-作品-4:《寂寞寂寞俩相望》
 
  曾迎春女士说:“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叫它‘寂寞寂寞两相望’?用一个寂寞不可以吗?我说,这幅画必须用这个‘寂寞寂寞两相望’才能够表达出我画面中对雪莲的高远内涵。这幅画应该表达的是什么主题,也许我阐述没有精准到位。但是,我想追求的是一种对那样残酷环境中仍然将自己最美的一面献给自然的风骨和坚守,为此,我心存敬仰。无疑,雪莲花是高洁的,它是开在海拔4000多米以上的高山上、高原上。那么,比雪莲花更高大、更遥远的是什么?是终年不化的雪山,是永久不变的高远情怀,我把它视为更圣洁,这是我对高原的一种向往。但我强烈地感觉到它们是寂寞的,因为那里人烟罕至,雪莲它能静静的开,静静的落,没有欢呼与掌声。还有那经年不化的雪山,我都视它们为寂寞的美。但是,它们一直寂寞、寂寞俩相望,高处不胜寒,但却永远坚持着初心不改。”
 
  是啊,雪莲像一位少女,她那高远的情操,纯洁的无以伦比。一经许诺,不管风打霜杀,爱情始终如一,无怨无悔,宁可孤零零地坚持寂寞,绝不旁骛其它。这是一种品格,注定了它的完美,也必定能洗刷掉每个人心中的荒漠,带来一片不甘寂寞的绿洲,莺歌燕舞,梦回春天。
 
曾迎春-作品-5:《花开花落》
 
  黑色在美术中被称为“穷尽了的寂寞”,大面积的使用黑色,缺乏技巧的人一般是绝对不敢用的。然而,曾迎春女士敢用,而且是大面积的使用,在她精心创作的《花开花落》中,就能看得出这种反差美达到了极致,并感到与秋的脉脉细语!
 
  秋天的美景是一种凄凉而沉思的美,正是秋风萧瑟、千木残叶、万花凋谢的季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天总是让人怀旧,总是充满着惆怅,刘禹锡的“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红楼梦》里的“己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这些对秋天描写的诗句,都是对这个季节的一种深刻而极致的感悟。对于花草来说,只要能绽放,那怕是短暂的一瞬,也便不负此生了。月光如流水般静静的泻下,感觉很冷。曾迎春女士的《花开花落》正是对这种秋意浓浓的具体写照。因枯萎而变成红色的两株小草依偎在一颗硕大的白菜旁边,蝴蝶的一生累了,正奉献出最后的精彩。听听画家的心声,也许我们会受到新的启迪:“这幅画我最想表达的那个点,是哪几束小草和翻落在黑土地上的蝴蝶。我说过北方的冬天很漫长,春天和夏天比较短暂,秋天来了,那个小草变红了,像花朵一样。但是,更像花朵的,是那会飞翔的花朵——蝴蝶。冬天来了,做完它自己该做的,因寒冷而死去,翻落在黑土地上,花开花落,坦然轮回,这样美丽精灵的一生也就这样结束了。”曾迎春女士感慨良多地说。其实,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吗?
 
曾迎春-作品-6:《天骄》
 
  “一幅画之所以好,首先要看它的构思是否与众不同,还有画面的色彩处理问题。有构图有色彩,最主要的还得有黑白灰的对比,它不能太匀,不能等量,如果等量这幅画就少了结构感,就像音乐失去了高音段。在我的这幅《天骄》画里,我画了好多黑天鹅,只有一只白天鹅,主要是考虑到画面的黑白对比关系;另一个方面,我想突出那个白天鹅,那么多的黑天鹅簇拥着这只白天鹅,在画里它是一个高光点,像音乐中的一个高潮,从而达到我想要衬托的白天鹅的洁白、高贵、纯洁和美好,旁边还有几只小鸭子,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不管它受到多么大的挫折,终归要体现出来它那纯粹的美,它一定能成为白天鹅。”曾迎春女士畅谈创作立意以及她的“画外音”。
 
曾迎春-作品-7:《我们的青春》
 
  画家曾迎春女士与我们畅谈创作经过:“为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的日子,我们去河北狼牙山体验生活,希望创作和表达出这样的作品内容。进入当地的博物馆,在那里我看到狼牙山五壮士的图片,当时我非常的感动,我就想,怎么表现它呢?如果我直接用图片表现显得单薄,艺术性也就弱了许多。后又看到他们那些陈列着的服装等展品,其中就有勋章,回来后进行了重新组合,就得到了这幅作品。”
 
  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枪林弹雨中的生命在这里是微不足道的过客,但为祖国和人民而战死的英雄们则重于泰山。是他们,面对强盗的入侵奋身而出,是他们,为了国家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对于正义,他们义无反顾,慷慨赶赴沙场,保家卫国,流出最后一点血。这就是革命精神,这就是人民英雄,他们,也只有他们值得我们去纪念、去颂扬——用图片,用遗物,用我们画家手中的笔,让我们的子孙世代铭记,让他们的名字与共和国同辉,让他们的事迹得到永久的传承!
 
  “这幅画里边不是一个具体的某个英雄,是一种势力,是全国的青少年扛着红缨枪走向抗日战场的阵地。他们迎着朝阳,影子绰绰约约,感觉到队伍的履尘滚滚,而且一往无前,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状态。同时,也給予了现代人一个警醒。因为现代人太浮躁,太自私。面对死亡,现代人身上的丑陋是那样的微小和不值得一提!”曾迎春女士感慨良多,语调铿锵有力,明亮的双眸迸射出坚毅与刚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延安文艺者的形象与斗志,一种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浩浩正气,她用她的笔宣示了一种品格,她用她的作品赞美着光明与正义。
 
曾迎春-作品-8:《在水一方》
 
 
曾迎春-作品-9:《春天》
 
 
曾迎春-作品-10:《蜻蜓》
 
 
曾迎春-作品-11:《一种情怀万种思》
 
 
曾迎春-作品-12:《我的春天》
 
 
曾迎春-作品-13:《香梦》
 
 
曾迎春-作品-14:《深山未了情》
 
 
曾迎春-作品-15:《一帘幽梦》
 
 
曾迎春-作品-16:《照》
 
 
曾迎春-作品-17:《红颜知己》
 
 
曾迎春-作品-18:《大寿》
 
 
曾迎春-作品-19:《无语》
 
 
曾迎春-作品-20:《东窗美人》
 
 
曾迎春-作品-21:《暗香》
 
 
曾迎春-作品-22:《大富大贵》
 
  纵观以上作品,在曾迎春的花鸟画创作中,鸟禽占很大比重。她常把鸟禽放在大自然的景色中描绘,可以说是山水画与花鸟画的有机结合。她常常用特定的视角,放大和强调它们的形体,使它们有一种宏大的视觉效果。仰视、俯视、平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在曾迎春的画中运用自如。《一种情怀万种思》中成群结队的蚂蚁、《花开花落》中上冻的白菜与跌落的蝴蝶皆是采用放大的视角;而《重阳》中飞鸟掠过金色麦田则采用俯瞰的视角,不同的视线不同的角度,体现出的却一样都是画家独特的艺术语言,由此在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美冲击的同时,体悟到画家的匠心独具。她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灵活地选取了自己的视角,把对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的理解与对自然的感悟融为一体,使得作品鲜活而富有生命力。在画面处理上,往往对画面背景不惜用大块的墨、色反复渲染。《今夜相思》、《重阳》、《花开花落》中反复渲染的背景正是这一特点的直接体现,在对背景倾注了大量笔墨之后,对画面主题往往用精线条简笔勾勒,廖廖数笔,使画面优美而不失灵动,简洁而不失明快。
 
  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评论说:从曾迎春画中可以见到三点:民族的、时代的、个人的。十分清晰,这就够了。所画内容技法都焕然一新,一见而知是今人之作,而非古人或学古人之作,最后还要见出个人特色,这就难了。然而曾迎春都做到了。
 
  这,就是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任副主席曾迎春。



 
     分享到 微信QQ好友
    】 【打印繁体】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八一建军节前夕我会党支部组织书画家慰问子弟兵 下一篇:联谊会党支部走进天津王顶堤社区开展党建、文化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