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 艺求珍品——名家评《上党课》
这是张德宽同志在四十多年前的作品,回忆自已当年创作《上党课》的情景还非常激动。已经年逾古稀的德宽同志说,在我的人生历程中,能为我军的通信建设作出微薄贡献而骄傲,能为亲手创作毛主席的光辉形象而自豪。本人已逾古稀。每想到此,我感到欣慰、自豪。
在部队23年戎马生涯中,为通信兵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小编
他回忆道,我创作油画《上党课》,己经过去四十多年,那时的创作过程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回顾历史
我曾研究过大量红军反“围剿”的资料。
红军对通信工作从来就非常重视。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王诤、刘寅参加红军的第四天(1931年1月3日),朱总司令、毛泽东总政委便亲切接见了他们,鼓励他们为建立红军的无线电通信努力工作。接见后不久,王诤即任命为红军第一个无线电队的队长。
1931年3月初,在江西省宁都县甘塘镇红军驻地,从各部队抽调了十二名青年男女战士,从事电台工作,这些刚从田里种地的泥腿子,哪会摆弄电台,学习使用电台知识。因为从各部队调来,人地生疏,技术有难度,相互埋怨,团结上难免有点疙疙瘩瘩。于是便请毛总政委为红军无线电班上党课。这是我军通信兵历史上第一次党课,这段历史对通信兵极其重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1969年构思“上党课”,并确定用油画表现这一历史题材。
艰苦创作
我搜集了大量素材,三易其稿。画第三稿时,经反复琢磨研究,总觉得毛主席站立的姿势不妥,一是听众不多,只有十二人,二是坐下显得更亲切,因为毛主席这次重点讲团结,坐着谈更有亲和力。
最后,决定将毛主席画像的站姿改为坐姿,其他人物的安排、动态姿势,均服从总的构图需要。
在自己掌握油画技巧的基础上,开始画正式色彩稿。我根据需要,画了不少人物习作,满意后一一画在正式画布上。
刻画毛主席的形象是本次创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找毛主席的形象特点,我搜集了许多毛主席在井岗山时期的照片。后来又去新华社找,把主席在革命战争时代的形象资料尽量收集多一些,作为参考。
搞创作不是把照片临摹上去就行。而是要抓形象特点,首先要形似,脸型眼神我基本上按照毛主席早年的照片为依据,然后结合1930年时期的照片修正表情,着重刻画主席的亲切可敬的形象,我在手势上下了不少功夫,毛主席左手夹着烟卷,坐在竹椅上,和大伙娓娓道来,右手伸出微弯欲展的手势,似乎在讲团结的重要性。
此外,在环境的烘托上也反复推敲,当时正值阳春三月,江西的桃花盛开,我把桃树安排在无线电训练班的院子里。远景是江南风光,徽派建筑,棕榈遍地。为了画好环境,我多次到公园里进行写生,探讨桃树及其环境的表现方法。
毛主席身穿粗布深兰色衣服,放在画面的最显著的位置,形成黑白对比。主席的头部位置是在黄金分割点上,他的背后是一棵怒放的桃花树,和前景的主席形象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其意象征革命事业蓬勃发展。至于远景,则结合我在江西写生稿和习作进行。
伟大意义
《上党课》于1972年3月,在军博全军美展上,成功展出。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全军美展的评选中,《上党课》得到总政文化处处长张炳发,和军博政委张仲彬同志的称赞,和通信兵部领导的嘉奖。部领导让通信兵部宣传部,印制成对开单幅彩色招贴画数万幅,下发全军通信部队。《通信战士》杂志也作为彩色插页刊发。
现在,总参信息部陈列馆,展出了《上党课》巨幅喷绘油画。总参信息部大院所有灯箱内,展示了《上党课》油画图像,
《上党课》的创作既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形象地再现了毛主席为通信兵上第一堂党课的情景,记载了我军通信兵历史上重要一页;为通信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名家评论
用形象填补了党史的一项空白
葛焕标(葛焕标 中将 总装备部原副政委)
油画《上党课》记载着一个历史重量和文化含量,智慧境界和人格品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取得划时代的突破。
《上党课》的创作既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形象地再现了毛主席为通信兵上第一堂党课的历史事实,记载了我军通信兵历史上重要一页;他为通信兵作了一件大好事,填补了通信党史的一项空白。为通信兵留下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为通信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红色经典 价值永恒
戴清民(少将 总参四部原部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由于兴趣和爱好的原因,数十年中我结识了众多的画家。他们之中有驰骋画坛、蜚声中外的大师,也有潜心艺海、青史留痕的耕耘者。张德宽君即为后者。四十年前,他的油画《上党课》就不仅在中国美术史上、而且在中国人民革命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的成长发展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上党课》取材于一九三一年我军通信兵初创时期的一段史实,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心我军通信兵成长的真实故事。为了创作以通信兵革命史为题材的画作,张德宽同志三访通信兵的老前辈,两赴圣地井冈山,力求再现历史。他遍访名家,上下求索,苦苦构思,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样一幅堪称不朽的作品。为我军通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材。
荜路蓝缕,岁月如歌。八十四年过去,通信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数据链统三维于一体,栅格网聚全域于一网,量子态载感知于光子,紫外光传信息于日盲,云计算拓数据至海量。然而,日新月异的是通信技术,永远不变的是通信兵赖以成长壮大的军魂!这便是作品《上党课》的意义所在。
生动党课,空前绝后
陈世文 (少将 北京卫戍区原副政委)
张德宽先生创作的油画《上党课》,形象地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根据地初创时期、在战争间隙,给通信兵战士上党课的情景。这不仅是在给通信兵战士上党课,也是在给全军官兵上党课,是在给全党党员上党课。看了这幅画,使我们浮想联翩,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启示。应该说,这幅画的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党课。
井冈山斗争时期,边界党员大多数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红军中还有一部分士兵来自旧军队,大量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党的建设,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举办各种短期党团训练班、组织党员上党课、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加强对党员的基本理论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边界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为加强根据地党的建设和提高党的战斗力奠定了思想基础。作者选取《上党课》这个典型场面,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场景,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高度重视党员思想教育,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的伟大政治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回顾传统,展望未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对于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防腐倡廉、保持党的先进性非常重要。重温毛主席上党课,感到无比亲切和兴奋,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加强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
寄情妙理 落笔新意
于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总参现代兵种杂志 编审)
在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大行其道的当今社会,要评论艺求作品是否优秀,变得十分困难,这是由于艺术评论的标准,越来越模湖,逐渐泛化的缘故,艺术评判真的模糊?
其实不然,可以肯定的是,当今好的艺术作品,一是对传统的继承;二是对传统的开拓。苏轼有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毫端之外”,张德宽的油画创作,就突出体现了这种艺术规律。他的作品《上党课》既承载着传统绘画的审美趣味,又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书写着澎湃的激情,及对艺术的独到感悟。
《上党课》是在油画语言的充分凸现中,将一切情思都与审美观照为基础,得到充分的诉诸表达,众多人物幻化为挺拔淳厚,巧妙地表达了对人民领袖的歌颂,引发无尽联想。在色彩处理上,把其所孕育的表现情感,精神性有力地激活,在深度中见平和,在平和见深度。
《上党课》既承载着丰厚的通信部队指战员的诉求,和对领袖的崇敬,也跳动着现代化通信网络的脉搏。
还原历史 艺求珍品
孟伟哉(中国文联原党组副书记 著名作家)
关于红军的奋斗史,不能说大家很陌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几乎众皆知晓。但是关于红军的电台和红军通信兵的建设,一般社会公众闻知者就不多了,张德宽先生的油画《上党课》,则提供了新视角。
油画《上党课》根据真实的史实,经过艰难地繁复地创作探索,最终以生动的艺术群像,表现了毛泽东为红军最初的十二名电训队员,讲团结上党课的情景。毛泽东是画面的核心,但非常平易近人,男女队员的表情也都快乐、热情、放松,整个画面洋溢着温暖、和谐、平等的气氛。德宽先生四十年前的这件作品,既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又是独具特色的艺术珍品。
意义深远 色彩光辉
祖绍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京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
《上党课》是著名美术家张德宽先生,创作于1969年的红色经典油画。画面以写实而朴素的手法表现主题,构图严谨,群体人物造型准确,真实可信,环境典型,色调明朗,把我们带到了领袖平易近人、官兵一致的年代。
张德宽先生油画《上党课》,荣登当时的全军美术展览,获得好评,通信兵部领导决定印刷数万幅作为宣传,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今天我们重新欣赏油画《上党课》,对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传统,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